日保1万起步-全国外围招聘-壹姐诚邀-1年买
56次查看 0评论
日前,在河南省禹州市举办的“歌唱祖国·礼赞英雄”2019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全国常务理事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展演盛典活动中,南充市南部县音乐教师周晓勇、周翔宇父子的原创歌曲《升钟寺起义》《丰收田野奔小康》作品荣膺金奖。 近年来,周晓勇、周翔宇父子创作的反映南部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家乡新变化的近1000首原创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他们缘何热衷于创作赞美家乡、歌唱美好新时代的音乐呢?近日,笔者来到南部县第二中学采访了周晓勇,深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 ![]() 出身贫寒立志改变生活 美丽的升钟湖畔,人们依水而居、因水而兴,淳朴的民风孕育出独特的乡土文化。花灯、根雕、乡土歌曲、书画等民间艺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在一批批本土艺术家的努力下,这些民间艺术逐渐从大山深处走向国际、国内大舞台。 现年52岁的南部二中音乐教师周晓勇就出生在升钟镇的一个普通家庭。“走出贫穷的大山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周晓勇回忆,在他幼年时代,库区群众一穷二白,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人们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 “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周晓勇告诉笔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的艰辛,他那幼小的心灵总是做着一个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改变自己,长大后能到外面闯闯,过上殷实的生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周晓勇告诉笔者,那时,虽然家庭贫寒,但他的家庭文化氛围很浓。周晓勇的外公是一名教师,擅长琴棋书画,母亲也是有文化之人,吹奏口琴是把好手。在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下,周晓勇对学习音乐种下了一份情愫,立志要学习文艺,走出落后的小山村闯出一片新天地,并用自己的音乐歌唱家乡。 1982年,周晓勇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升钟小学从教,一边走上讲台教学生,一边自学写歌,追逐他的音乐梦。 1985年至1995年,周晓勇自学自编歌曲,并把多年写下的原创音乐作品投向全国各地杂志社。1995年,在一家杂志社发表的原创作品《那年中秋》,被南京艺术学院张振基教授发现,两人结下师徒情缘,他也顺利到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更深的乐理专业知识。 创作歌曲赞美家乡变化 这段时间,周晓勇正对最新原创歌曲《嘉陵江东满福坝》作定稿打磨。“嘉陵江风光旖旎,一座现代化新城正迅速崛起。”当笔者问及周晓勇创作背景时,他表示,南部水资源丰富,水文化深厚,他希望创作一首赞美“亲水南部”新变化的歌曲。经过多次实地采风,将歌曲取名为《嘉陵江东满福坝》。 ![]() 周晓勇正在编排歌曲 为了创作需要,在学校工作期间,周晓勇白天利用课余时间踏遍乡村采风,晚上在家伏案学习全国各地民间歌曲,翻阅各类音乐读物,思索琢磨进行创作。“乡村从来就不缺少素材。”据周晓勇介绍,他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家乡的一草一木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为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今年8月,周晓勇带着自己原创作品《升钟寺起义》远赴河南省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展演盛典活动,一举摘得专业中老年组金奖,并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文化爱心大使”荣誉。 “《升钟寺起义》素材来自家乡红色文化浓郁的升钟湖畔红军村。”周晓勇介绍,升钟寺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在四川最大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胜利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让他倍受鼓舞,他创作这首歌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红军精神永不朽、不忘初心跟党走。 “好的作品都有灵性,源于现实生活,抒发内在情感。” 周晓勇介绍,他坚持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创作近1000首歌曲, 100余次获各类大奖,20余首原创歌曲作品连续4年收录《中国优秀原创歌曲百首》中。2008年,选送《傩乡跳傩灿春光》,获感动中国新创歌曲征集二等奖;2015年,选送《又见红皂角》,在《青年歌声》杂志上发表;2015年,选送《贤圣禹迹山》,在马来西亚国际艺术节获银奖;2017年选送《红军灯碗腔》,在《青年歌手大赛杂志》收录发表。 追梦音乐梦 上阵“父子兵” “既要深入生活,又要不断学习,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周晓勇告诉笔者,参加工作后,他一直坚持追梦音乐,要把做音乐的事业影响到家人及身边人,让更多人追寻音乐梦。 “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深,为我追求音乐梦创造了很多机会。”周翔宇说,父亲周晓勇对他要求很严,从小就灌输音乐方面知识,一有机会,就鼓励他参加国内、国际各种大型比赛活动,有时父子俩同台合作、同台竞技。 ![]() 在父亲的影响下,周翔宇也选择做了一名音乐教师,同样默默奉献三尺讲台,为农村孩子搭建起一个个音乐世界,开启孩子们的人生艺术之路。周翔宇曾获得第二届民族之声大赛金奖、亚洲音乐节金奖。今年,周翔宇参加河南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展演活动中,他的原创歌曲《丰收田野奔小康》获专业青年组金奖。 如今,年过五旬两鬓斑白的周晓勇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他对三尺讲台的痴迷,对原创音乐的不懈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原创音乐就是原生态歌曲创作,要注重结合本土地方文化元素。”周晓勇说,目前,他正致力研究校本教材,把原创音乐和南部红军文化、傩戏文化、旅游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及民俗活动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南部人文精神,创作出符合南部“味道”的歌曲,歌颂赞美新时代,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家乡。 南部微生活·版权声明1、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3、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5、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